鉴于人口红利结束,推动劳动力人均产出提升,推动劳动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形成高质量生产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是当务之急。
人均创收可拿来评估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产出能力,尤其是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员工能否高效地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商业价值。
人均创收还可以反映出公司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能力,即能否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
人均创利则可拿来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意味着公司是不是能够在保持创新的同时维持健康的利润水平。人均创利还可以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效果,这对于新质生产力公司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对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的深入分析,可以洞察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生产效率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优势。
从北交所市场整体来看,根据2023年年报数据,有5家公司人均创收在500万以上,7家公司人均创收在300万至500万之间,94家公司人均创收在100万至300万;另有95家公司人均创收在50万至100万之间。2023年,有8家北交所公司人均创利40万以上,5家公司人均创利30万至40万,25家公司人均创利20万至30万。2023年人均创收最高的前十家公司为凯大催化、同享科技、同力股份、雷神科技、一诺威、球冠电缆、流金科技、华光源海、新威凌和晨光电缆;人均创利最高的前十家公司为同力股份、武汉蓝电、康农种业、同享科技、民士达、康普化学、锦波生物、硅烷科技、海昇医药和广厦环能。
进一步选取北交所新质生产力行业进行行业内公司的横向比较,本文共分为9个大类,分别为计算机通信电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化工新材料、医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大消费领域,其每个领域2023年人均创收排名第一的公司分别为曙光数创、云星宇、凯大催化、梓橦宫、同力股份、机科股份、武汉蓝电、建邦科技和康农种业。
鉴于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政策对于国内经济方向的重要指引,促进劳动者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是必经之路。结合其他财务及非财务指标,我们筛选出锦波生物、五新隧装、同力股份、康普化学、民士达、苏轴股份、康农种业等30家公司,这些公司拥有高质量生产力,且盈利性和成长性均较为优秀。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拥有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
要衡量新质生产力,除了从技术创新、自动化水平、产业链优势、资本投入和产出比等方面,
通过对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洞察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生产效率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优势。人均创收高可能意味着企业的销售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好,人均创利高通常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效率高,成本控制得当,盈利能力强。
鉴于我国人口扩张的阶段已经结束,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劳动人口数量占比下滑,人口红利减弱的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推动劳动力人均产出提升,推动劳动力高质量发展,形成高质量生产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
人均创收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营业总收入与企业职工总人数之间的比值,衡量每位员工可以为公司带来多少收入。
人均创收可以用来评估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产出能力,尤其是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这意味着员工能否高效地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商业价值。
对于新质生产力公司而言,人均创收还可以反映出公司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能力,即能否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
人均创利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总额与企业职工总人数之间的比值,衡量每位员工可以为公司创造的利润。
人均创利可以用来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意味着公司是否能够在保持创新的同时维持健康的利润水准。
人均创利还可以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效果,这对于新质生产力公司来说特别的重要,因为它们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
人均创收主要反映的是收入规模和市场竞争力,而人均创利则更侧重于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公司的经济效益。
我们将分别用公司合并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和扣非归母净利润除以当年平均员工人数,来得到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指标。将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一家公司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具体来说:
新质生产力公司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研发实力,还需要能够高效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新质生产力公司而言,高效的人员配置和激励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公司将人才视为核心资产。
作为全球领先的图形处理器和芯片集开发商,英伟达(NVDA.O)汇聚了一批世界顶尖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卓越技能和专业水平赋予了公司市场竞争优势,并助力公司创造了丰厚的盈利。截至2024年1月,英伟达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29,600位员工,其中22,200位为研发人员,占比75.0%。2022-2024财年,英伟达人均创收129.9/110.8/218.4万美元,人均创利47.1/17.9/106.7万美元,2024财年毛利率高达72.7%,较2023财年上涨15.8%。这种全面而高质量的生产力是英伟达能够不断推出革命性产品、引领行业趋势并实现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汇集顶尖人才、持续投资研发和维护创新文化,英伟达确保了其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标准,满足了市场和客户对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国内电商平台拼多多(PDD.O),曾因为其高额的人均创收水平而引发热议。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表示,对于拼多多而言,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拼多多拥有17,403位员工,相较于2021年的9,762名和2022年的12,992名有快速的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2021-2023年人均创收逆势增长,分别达到1058.7/1147.6/1629.5万元人民币,人均创利分别为87.5/277.2/395.0万元人民币,实现高速增长。拼多多之所以能实现如此高的人均创收,本质上还是得益于供应链、商业模式和用户定位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其员工的高质量生产力也造就了拼多多强大的竞争力。
从北交所市场总的来看,根据2023年年报数据,有5家公司人均创收在500万以上,7家公司人均创收在300万至500万之间,94家公司人均创收在100万至300万;另有95家公司人均创收在50万至100万之间,48家公司小于50万。相较于2022年,人均创收100万以上的公司数量有所增加,总体表明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生产力潜力高的公司有所增加。
2023年,有8家北交所公司人均创利40万以上,5家公司人均创利30万至40万
,25家公司人均创利20万至30万,60家公司在10至20万之间,其余公司的员工人均创利均在10万元以下。
2023年人均创收最高的前十家公司为凯大催化、同享科技、同力股份、雷神科技、一诺威、球冠电缆、流金科技、华光源海、新威凌和晨光电缆。
其中,贵金属催化材料生产厂商凯大催化2023年人均创收达1372.88万元,位居第一主要因贵金属行业属性;主营高性能光伏焊带产品的同享科技人均创收近年来处于上升的态势,2023年达854.51万元,跃居第二;同力股份凭借其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的先发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收入增长带动2023年人均创收上升至778.78万元,位居第三。可见人均创收指标高的原因不仅与人数有关,还与产品(如贵金属)的总价较高以及固定资产高的行业(如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相关企业的营业收入和人均创收水平显著提升。
一方面我们要看人均创收的趋势变化,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从人均创利角度进一步分析。
2023年北交所公司中人均创利最高的前十家公司为同力股份、武汉蓝电、康农种业、同享科技、民士达、康普化学、锦波生物、硅烷科技、海昇医药和广厦环能,相较于人均创收前10的公司名单几乎重新洗牌,仅同力股份和同享科技仍位于前十,可见这两家公司不仅在生产力方面脱颖而出,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也较为优秀。
为了更准确地消除行业固有的技术、劳动力和资本密集度等特性对比较结果的干扰,我们分别选取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行业,并对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进行了行业内的对比分析,在每个行业内部,根据2023年人均创收为排列依据,选取表现较好的前10至15家公司。
算机、通信、电子行业以其高毛利率、较轻资产结构和对技术人才的高依赖性为显著特征,是创新和效率的典范。
典型代表是覆铜板行业的龙头企业生益科技(600183.SH)2023年人均创收143.1万元,人均创利9.4万元,2023年固定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为57.7%,研发人员占比13.9%,截至2024年8月2日,ROE(TTM)为9.09%,PE(TTM)为35.04倍。
曙光数创以2023年人均创收227.8万元,人均创利31.9万元的表现显著领先于同行其他公司。
慧为智能、恒太照明和雅葆轩等公司也人均创收超过100万元,表明它们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方面的竞争力。
恒太照明、朗鸿科技、威贸电子、富士达、华岭股份、凯德石英、奥迪威、雅葆轩等公司人均创收及人均创利均处于相对优秀的水平,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专业人才高度依赖,研发人员占比较高。典型代表如A股中,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浪潮信息(000977.SZ)2023年末研发人员占比44.0%,固定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为11.2%,其展现出较强的员工生产力,2023年人均创收895.7万元,人均创利15.2万元,截至2024年8月2日,其ROE(TTM)为10.41%,PE(TTM)为27.85倍。
云星宇2023年人均创收/创利分别为225.6/7.9万元,广道数字192.6/30.0万元,汉鑫科技180.4/13.8万元,广脉科技167.2/10.0万元,在行业内排名较为靠前,体现了它们在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方面的表现较好。
再结合毛利率、PE估值等指标,广道数字、科达自控、派诺科技、美登科技、乐创技术等公司不仅在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上较高,而且它们处于相对低估值、高毛利的有利状态。
化工新材料领域资本密集度较高,技术创新持续更新要求高,是化学工业中最具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的细分市场之一。
典型案例如聚氨酯行业的领军企业万华化学(600309.SH)2023年固定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为104.6%,研发人员占比14.0%。其2023年人均创收为656.3万元,人均创利61.5万元,截至2024年8月2日,其ROE(TTM)为18.31%,PE(TTM)为13.73倍。
北交所化工新材料领域整体来看,公司人均创收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排名前15的公司人均创收均高于175万元,其中有4家公司高于300万元,另有7家公司高于200万元,显示出行业整体的强劲创收能力。
民士达是该行业大类中人均创利最高的公司,2023年人均创利44.9万元,人均创收248.5万元,公司毛利率高达34.0%,ROE为12.8%,PE为21.8倍,凸显了民士达在产品定价、市场竞争力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
天力复合、富恒新材、秉扬科技和禾昌聚合人均创收/创利均有较好表现,且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具体来看,2023年天力复合人均创收/创利分别为286.3/28.1万元,富恒新材315.9/26.6万元,秉扬科技184.3/23.0万元,禾昌聚和229.8/18.2万元。
医药生物板块的公司高度依赖创新性以及研发投入,对市场准入和渠道有较高要求,公司的整体毛利率水平较高,展现较强的盈利能力和高质量发展能力。典型案例如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医药企业华东医药(000963.SZ)2023年综合毛利率32.4%,研发人员占比10.5%,由于其员工扩编规模较大,其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分别为261.8万元和17.6万元。
北交所生物医药公司中,2023年人均创收最高的公司为梓橦宫,人均创收131.2万元;人均创利最高的公司为锦波生物,人均创利42.5万元。
无锡晶海、海昇药业、森萱股份和德源药业人均创收及人均创利指标综合表现良好,且目前估值水平处于相对低位。
高端装备制造业对技术创新和产品性能有着高要求,技术密集且竞争激烈,以其卓越的创收能力和行业专精性而著称。三一重工(600031.SH)和徐工机械(000425.SZ)提供了较好的标杆。2023年,三一重工和徐工机械的人均创收分别为280.0万元和334.2万元,人均创利分别为16.8万元和16.2万元,固定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3.9%和39.2%,研发人员占比为31.1%和24.2%,截至2024年8月2日,其ROE(TTM)分别为6.61%和9.34%,PE(TTM)分别为28.89倍和13.93倍。
北交所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公司通过其专业化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展现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人均创收水平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的公司数量众多。
同力股份以其2023年人均创收778.8万元和人均创利78.4万元的业绩,不仅在专业设备制造业中排名第一,更在整个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不仅凸显了其在生产效率、市场定位和盈利模式上的优势,也反映了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方面的持续投入和成果,此外,其PE TTM为6.3X,估值相对较低。
连城数控、五新隧装、广厦环能、卓兆点胶、迅安科技和西磁科技2023年人均创收超17万,
其中,截至2024年8月2日的PE TTM数据,连城数控PE TTM为6.8X,五新隧装8.0X,广厦环能11.6X,迅安科技11.9X,估值相对较低。
通用设备制造业对技术创新和产品性能有着高要求,技术密集且竞争激烈,其中,人均创收排名前10的公司表现出了卓越的业绩。
机科股份、坤博精工、优机股份、万通液压、苏轴股份和克莱特在2023年的人均创收均突破了100万元。
同时,排名前10的公司人均创利均超过10万元,毛利率均超过20%,这些指标不仅反映了它们在成本控制和利润生成上的高效能力。其中,
仪器仪表制造业涉及精密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领域,技术密集程度高。典型案例如国内领先的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行业龙头东华测试(300354.SZ),其2023年固定资产占净资产比重为17.7%,2023年人均创收56.5万元,人均创利12.7万元。
在北交所仪器仪表制造业中,武汉蓝电以2023年人均创收129.2万元,人均创利56.6万元的表现取得双第一的排名,从公司自身来看,其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水平在2021-2023年间持续上升,2021-2023年人均创收分别为107.20、125.58和129.21万元,人均创利分别为40.86、50.16和56.64万元;其研发人员2023年占比33.5%,毛利率高达65.6%,ROE高达19.0%,PE为11.8倍。
基康仪器、中寰股份、天罡股份也拥有较高的员工生产力以及盈利水平,且估值相对较低。
汽车制造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研发、生产线建设、设备采购等,同时在设计、制造、材料等方面需要高端技术的支持。国内整车制造领域代表企业
长安汽车(000625.SZ)2023年拥有员工总数49,117人,研发人员10,972人,占比22.3%,固定资产占净资产比重为26.8%,人均创收328.9万元,人均创利8.2万元。
汽车零部件代表公司华域汽车(600741.SH)2023年拥有员工总数56,719人,研发人员11,420人,占比20.1%,固定资产占净资产比重为35.5%,人均创收298.3万元,人均创利11.5万元。
在汽车制造业这一资本密集和技术驱动的行业中,北交所公司建邦科技以其2023年人均创收213.5万元的业绩,显著地领跑于同行业其他企业。
在大消费领域,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较大,对价格、品牌、质量等因素敏感,因此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可以反映下游消费者对于公司品牌的认可度、公司市场推广的效率以及公司产品的定价竞争力。
典型代表公司,伊利股份(600887.SH)和海天味业(603288.SH)呈现出不同的员工生产力表现,进一步佐证了在竞争激烈的大消费行业中全盘兼顾的重要性。
伊利股份2023年员工总数64,305人,人均创收191.3万元,人均创利15.2万元,固定资产占净资产比重为61.5%,相较于海天味业固定资产投入较重,截至2024年8月2日,ROE(TTM)为21.55%,PE(TTM)为12.22倍。
大消费领域公司的人均创利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毛利率的影响,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定价策略上的有效性对于提升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北交所大消费领域的公司同样展现出较强的人均创收能力,人均创收排名前15的公司中,有12家2023年人均创收超100万元。
其中,康农种业2023年人均创收288.2万元,人均创利47.5万元,均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秋乐种业人均创收229.3万元,人均创利30.8万元。此外,
康比特人均创利10.3万元,PE TTM为13.9X,欧福蛋业2023年人均创利12.0万元,PE TTM为17.3X,相较之下它们具有较好的员工生产力,同时估值水平较低。
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从人员生产力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衡量公司先进生产力及发展潜力的角度。基于上文的分析与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北交所公司具备一批在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的角度上较高的企业。这批上市公司或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收入及利润上升潜力较大。
鉴于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政策对于国内经济方向的重要指引,促进劳动者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是必经之路。结合其他财务及非财务指标,我们找到以下3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其2023年人均创收及人均创利均位于北交所市场前100名,且相较于2022年为上升态势;这一些企业属于新质生产力行业范畴,ROE大于10%,盈利能力较好,且PE估值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综上,这些企业具有高质量生产力,且盈利性和成长性均较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