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内压薄壁圆筒及封头的强度设计总结

  (2)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参数。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安全系数将逐渐变小。

  腐蚀裕量C2主要是为避免容器受压元件因均匀腐蚀、 机械磨损而导致壁厚减薄而降低其承载能力。与腐蚀介质 非间接接触的筒体、封头、接管等受压元件,均应考虑材料 的腐蚀裕量。 腐蚀裕量C2一般可根据钢材在介质中的均匀腐蚀速率 和容器的设计寿命确定。

  在无特殊腐蚀情况下,对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C2 不小于1mm;对不锈钢,当介质的腐蚀性极微时,可 取C2=0。

  示意图 焊接接头系数φ 焊接接头结构 100%无损检 测 1.0 局部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 0.85

  双面焊的对接接头和相当于双 面焊的全焊透的对接接头 单面焊的对接接头(沿焊缝根 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垫板)

  满足强度要求的计算厚度之外,额外增加的厚度, 包括钢板负偏差(或钢管负偏差) C1、腐蚀裕量 C2 即 C= C1十 C2 C1 钢板厚度负偏差 1、按表4-9选取 2、当钢材的厚度负偏差不大于0.25mm,且不超过名 义厚度的6%时,负偏差可忽略不计。 C2 腐蚀裕量 为防止容器元件由于腐蚀、机械磨损 而导致厚度削弱减薄,应考虑腐蚀裕 量。

  1、当筒体采用无缝钢管时,应将式中的Di换为D0 t 2、以上公式的适合使用的范围为 pc  0.4[ ]  3、用第四强度理论计算结果相差不大

  容器上装有安全阀时 取不小于安全阀的初始起跳压力,通常取p≤1.05~1.1pw 单个容器不要装安全 取等于或略高于最高工作所承受的压力,通常取p≤1.0~1.1pw 泄放装置 容器内有爆炸性介质,根据介质特性、气相容积、爆炸前的瞬时压力、防爆膜的 破坏压力及排放面积等因素考虑(通常可取≤1.15~1.3pw) 装有防爆膜时 根据容器的充装系数和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确定(设置在 装有液化气体的容器 地面的容器可按不低于40℃,如50 ℃ 、60 ℃时的气体压 力考虑) 外压容器 真空容器 夹套容器 取不小于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会产生的内外最大压差 当有安全阀控制时,取1.25倍的内外最大压差与0.1Mpa两 者中的较小值,当没有安全控制装置时,取0.1Mpa 计算带夹套部分的容器时,应考虑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 出现的内外压差

  取介质的最高或最低温度 取加热介质的最高温度或冷却介质 的最低温度 取介质的最高工作温度

  容器上一处的最大应力达到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屈服 点,容器即告失效(失去正常的工作上的能力),也就是说,容 器的每一部分必须处于弹性变形范围内。 保证器壁内的相当应力必须小于材料由单向拉伸时测得的 屈服点。

  2、强度安全性能条件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必须留有一定的安 全裕度,使结构中的最大工作应力与材料的许用应 力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即

  请思考:加工后容器的实际壁厚必须大于多少才能确 (设计厚度) 保寿命期内的安全?

  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 最高压力。注:“正常工作”包括空料、稳定生产、

  设计温度经下经10万 小时蠕变率为1%的蠕 t 变极限  n ≥1.0 ≥1.0

  4、焊接接头系数φ 焊缝区的强度主要根据熔焊金属、焊缝结构和施 焊质量。 焊接接头系数的大小决定于焊接接头的型式和无损 检测的长度比率。 焊接接头系数 φ 是焊接削弱而降低设计许用应力的 系数。

  1. 根据薄膜理论进行应力分析,确定薄膜应力状态下的 主应力 2. 根据弹性失效的设计准则,应用强度理论确定应力的 强度判据 3. 对于封头,考虑到薄膜应力的变化和边缘应力的影响, 按壳体中的应力状况在公式中引进应力增强系数 4. 根据应力强度判据,考虑腐蚀等实际因素导出具体的 计算公式。

   在17世纪提出,最早的强度理论,也称为最大拉应力理论;  只适用于脆性材料。

   认为材料沿最大主应力方向破坏并不是由最大主应力达到 某一极限值所引起的,而是由于最大拉伸应变达到某一极 限所引起的;  也称为最大主应变理论;  因为应变难以测量,因此第二强度理论用得不多。

  式中 C——厚度附加量,mm; C1——厚度负偏差,mm; C2——腐蚀裕量,mm; △——圆整值,mm。

  —极限应力(由简单拉伸试验确定) 当 —— 相当应力, n —安全系数 MPa,可由强度理论确定  0 —— 极限应力, MPa,可由简单拉伸试验确定  —许用应力 n —— 安全裕度

   根据:当作用在构件上的外力过大时,材料就会沿着最大拉应力 所在的截面发生脆性断裂,也就是说,不论在什么样的应力状态 下,只要三个主应力中最大拉应力σ1达到了 材料的极限应力, 材料就发生破坏;  强度条件:  当   1 

   根据:当作用在构件上的外力过大时,材料就会沿着最大剪应力 所在的截面滑移而发生流动破坏;  不论在什么样的应力状态下,只要最大剪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极限 值,就会引起材料的流动破坏;

  材料 常温下最低抗拉强 度 b 碳钢素、低合金钢 高合金钢 ≥3.0 ≥3.0

  设计温度下经10万 小时断裂的持久强 t 度的平均值 D ≥1.5 ≥1.5

  第二强度理论(最大变形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目前很少采用。 能承受压力的容器材料都是塑性材料,应采用三、四强度理论, GB150-98 采用第三强度理论.

  第二节内压薄壁圆筒壳体与球壳的强度设计 一、强度设计公式 1、内压薄壁圆筒

  7、最小厚度  min 设计压力较低的容器计算厚度很薄。 大型容器刚度不足,不满足运输、安装。 限定最小厚度以满足刚度和稳定能力要求。 壳体加工成形后不包括腐蚀裕量最小厚度: a.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3mm b.对高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2mm

  同样取第三强度理论, S  PDt 2  整理得到计算壁厚S的公式,

   根据:不论在什么样的应力状态下,只要构件内一点的形状改变 比能达到了材料的极限值,就会引起材料的流动破坏;  形状改变比能:随着弹性体发生变形而积蓄在其内部的能量,如 拉满的弓、机械表的发条被拧紧时;  强度条件: 1  1   2 2   2   3 2   3   1 2    2

  指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在相应的设计压力下,设定 的元件的金属温度(沿元件金属截面厚度的温度平均 值)。 设计温度是选择材料和确定许用应力时不可少的参数。

  有保温设施不被加热或冷却的容器 用热水、导热油、蒸汽加热或冷 水等介质进行冷却的器壁 有保温设施且内置电加热元件的器壁

  指设定的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它与相应设 计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其值不低于 工作所承受的压力。 p ≥ pw 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壳体各部位 厚度的压力,这中间还包括液柱静压力。 计算压力pc=设计压力p液柱静压力